第45期:室内生物气溶胶特征及溯源解析
2024年12月14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四十五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近四百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和微信视频号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四十五期学术论坛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申芳霞副教授做线上学术报告,主题为《室内生物气溶胶特征及溯源解析》。申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微生物通过内暴露(肠道、呼吸道、皮肤等共生微生物组)和外暴露(环境空气、食物、水等外源微生物)对人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而后申老师分享了室内生物气溶胶的特征和溯源的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溯源分析方法揭示了人体呼出气对室内微生物的贡献。研究发现,在厨房和卫生间等狭小空间中,人体呼出的细菌和真菌对室内微生物的贡献高达13%。此外,研究还首次明确了携带微生物的蟑螂不仅是过敏源的重要来源,也是室内空气和地面微生物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申老师分享了室内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不同高度的空气微生物存在显著差异,近地面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种类最为丰富室内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健康效应。进一步的溯源分析发现,地面尘埃和鞋底携带的微生物是室内空气微生物的主要来源,这些发现为研究室内环境中的健康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申老师提出了“净化空气不等于健康空气”的观点。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的空气净化器可能导致出口空气中内毒素浓度上升,而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及时更换滤膜得到有效改善。申老师建议,在使用空气净化器时,应关注其运行状态和滤膜更换周期,以避免潜在健康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