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期:大气臭氧污染的健康效应及机制研究
2025年1月11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四十九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在第四十九期学术论坛上,武汉大学的向浩教授作了题为《大气臭氧污染的健康效应及机制研究》的线上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向浩教授首先介绍了大气臭氧污染的现状。他指出,虽然高空平流层的臭氧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但对流层的臭氧污染却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臭氧的生成主要来源于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全球范围内臭氧污染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国,臭氧浓度较高。尽管国家实施了“大气十条”等政策以降低PM2.5污染,但臭氧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向教授详细阐述了臭氧污染对人体多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臭氧污染不仅对呼吸系统有直接影响,还对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代谢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短期臭氧暴露可增加胰岛素抵抗水平,进而可能引发二型糖尿病。此外,臭氧污染还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研究发现臭氧暴露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谷胱甘肽转移酶在臭氧导致的冠心病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向教授还分享了其团队在臭氧暴露与慢性肾脏病及育龄期女性贫血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长期臭氧暴露对肾小球滤过率有显著影响,臭氧浓度每增加10.95个单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96个单位,提示臭氧暴露可能是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此外,臭氧暴露与育龄期女性贫血也呈正相关,尤其是在南亚地区,臭氧暴露导致的女性贫血病例数较高。为了深入探讨臭氧污染的健康效应,向教授团队还进行了人群和动物实验。通过定群研究和动物实验,团队发现臭氧暴露与多个候选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有显著关联,并进一步揭示了臭氧暴露通过炎症、氧化应激等途径影响健康的生物学机制。特别是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高浓度臭氧暴露导致肾脏损伤加重,肺组织炎症水平升高,进一步验证了臭氧对多器官的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