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期:工业散发污染的节能捕集与高效收集

分类: 菲兰学术

202514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四十八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七百余名教师和学生通过腾讯会议和微信视频号参与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四十八期学术论坛特邀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助理教授曾令杰做学术报告,主题为《工业散发污染的节能捕集与高效收集》。我国的工业能耗及制造业排放占社会65~70%,然而工业生产伴随着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释放,污染物暴露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严重的职业健康风险。选用合理的通风模式并做好个体防护是减少人员污染暴露的常用方法,曾老师进一步介绍了全面通风、局部排风和新型局部通风技术,并指出探索从“源”到“汇”的新途径、最小化气流“卷吸”是当下新型高效局部通风技术的研究方向。在引入间歇性动态污染源散发特征及其与通风关系的相关研究后,曾老师介绍了课题组在工业伴热散发污染的液膜包络捕集技术上的研究成果。考虑到肥皂泡的气泡低密度、大比表面积及疏水性等特性和其在除尘与通风领域的应用,曾老师及其课题组研究并设计了面向间歇性伴热污染源的液膜包络捕集系统,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无液膜情形下液膜生成装置内的涡流进行了辨识和结构优化,并结合实验探索液膜破裂机制。

之后还介绍了工业多相污染的循环提浓分相捕集策略和工业多源随机散发污染高效收集技术的研究成果。针对炼胶车间的橡胶炼胶废气收集问题,曾老师及其课题组提出了基于循环通风技术的循环浓缩系统,探索了循环风量和回风射流角度对排风罩捕集效率的影响,并对比了持续排风和间歇排风的现场测试结果。而针对硫化车间的多污染源随机散发问题,为减少无效排风、降低风机能耗,曾老师及其课题组研发了均匀排风装置并将其实现产品化和应用推广,还设计了以均匀排风装置为核心的两种变风量系统,此外还对多污染源排风需求重叠特性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同时系数拟合公式,最终实现生产调度与通风策略的结合。

最后,曾老师对报告进行了总结和展望。高污染工业车间通风与净化能耗巨大,精细化、智能化会成为工业通风的发展方向,此外还需要结合多个学科共同探寻新的通风机理,对于未来面临的全自动生产车间的场景,如何根据生产调度实现按需、减量、自动的通风模式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 服务热线:400 0510 728
  • 联系邮箱:zhangyh@freshair.online
  • 返回顶部